2020年下半年,国泰集团决定断臂求生,关停港龙航空的同时裁员约8500人,并启动390亿港元的资本重组计划,勉强稳住了局面。
一直撑到2022年底2023年初,旅行限制及检疫措施陆续放开,国泰终于迎来复苏的曙光。与此同时,2023年的第一天,曾任国泰航空顾客及商务总裁的林绍波接过“一把手”的接力棒,正式出任国泰集团行政总裁。
“救火队长”林绍波肩负着将跌倒的老牌航空集团拉出泥潭的艰难任务。他曾放出豪言:“我们努力将国泰航空与香港重新联结,并致力令香港与全世界重新接轨。为此,我们不仅要回到疫情前的状态,还要重建国泰航空,使其表现更胜从前。”
但谁也没料到,重建计划刚起步,又跌了一跤。
2023年5月份,因空乘歧视内地旅客的“毛毯事件”,国泰航空卷入舆论漩涡,批评声、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,公司品牌形象和口碑遭遇严峻考验。
一面是业务和财务的重建,一面是必须挽回的口碑和形象,林绍波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。在一次媒体采访中,林绍波透露,每天都在跟团队一起解决问题,慢慢心态也有改变。“我经常跟团队说,我们能控制的只有怎样去应对,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、做好当天事,控制不了的就不想太多。”
2024年底,为期两年的重建计划正式宣告完成,2025年1月份开始,国泰集团的航班数量已经恢复到疫情前100%的水平。财务上,继2023年盈利创十余年新高后,2024年国泰集团继续稳定发挥,实现营收、净利双增长,连续第二年赚近百亿港元。
这证明了亮眼业绩不仅仅是受益外部环境好转,内部的一系列“底层逻辑”改革开始发挥效益。
对林绍波而言,紧绷的弦终于能够有所放松。
3月13日,国泰航空专门在深圳为内地媒体举办了一场业绩沟通会,林绍波向界面新闻表示,回忆重建过程,初期时压力很大,因为要从一个非常低的点迎头追赶。但这些问题甚至是危机,成为推动国泰进步的关键动力。
“我把自己比喻成一个运动员,要保持好的身体、好的心态。国泰的管理团队、前线同事都非常团结,压力是有,但其实还是觉得开心,整体而言很享受过去两年的工作。”林绍波以轻快的口吻总结了心路历程。
国泰是香港规模最大、历史最悠久的航空集团,占据香港航空市场超一半的市场份额。由于没有本土航线,国泰完全依赖跨境旅行,吸纳旅客进出香港以及经停香港飞往全球各地,是一家名副其实做中转生意的枢纽航司。
巅峰时期,国泰航空连同旗下附属航司共运营239架飞机,联结香港至全球35个国家共119个目的地(加上代码共享联结54个国家共255个目的地),包括中国内地26个目的地,位列全球第八大国际客运航空公司。
但在大范围旅行限制下,国泰集团全球航线网络迅速收缩,可载客量一度维持在10%以下,客运收益削减至2019年的2%-3%。航班无法正常运营,也意味着飞机要长时间停场。因香港气候湿润,不利于长期停放,国泰只能将飞机一架一架地转移至澳洲中部沙漠爱丽斯泉长期封存,被封存机队数量高达85架。
停摆的不只是飞机,还有国泰集团成千上万名员工。
由于难以负担巨大人力成本,国泰被迫大裁员。财报数据披露,2020年至2022年,国泰集团全球员工总数逐年递减,降幅分别达到-25.15%、-15.63%和-1.85%,数量从34200人骤跌至21200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