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育 > 正文

隐形富豪潘统衡:“烂尾楼”上垒起商业帝国

  • 教育
  • 2025-01-02
  • 36
  • 更新:2025-01-02 15:27:30

隐形富豪潘统衡:“烂尾楼”上垒起商业帝国

潘统衡,1963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,是武汉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,也是武汉丽水商会名誉会长,同时是武汉市民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公司法人代表、董事长,上市公司武汉中商第二大流通股东。 高考落榜闯武汉 说不清楚潘统衡究竟是很忙,还是很闲。前还在南美和中东旅行,日后又乘破冰船前往北极,参加探险之旅。对“不务正业”的调侃,他轻轻一笑,说:“喜欢四处走走,寻找灵感。”因为“商业就是一个个空盒子,有了灵感,你往里面装什么,就能变成什么”。 回忆起外出经商的初衷,他说,当时做学徒工月薪19元,正式工23元,粗略估算,一辈子满打满算30年工龄才能攒够三万元钱。而做生意能提前攒够一辈子的工资,他当时想赚够三万元,就不干了,这样好回家读书——1979年,潘统衡因1分之差被挡在了大学门外。 潘统衡和几个老乡来到武汉汉正街做纽扣等生意。与别人不同的是,他还是一个天天去夜校上课的小青年。 梦想实现得有点儿快。潘统衡第二年就赚满了3万元,但他走不了了,“我办了家纽扣厂,几十号人要养,脱不了身。” 两年后,潘统衡意识到同业竞争的害处,这个毛头小伙子开始显露出他的与众不同:他召集一同来武汉的九名温州商人,牵头成立了一个合伙制公司,每人在划分好的区域经营,互相不准杀价,抱团经营,抵抗外来的竞争者,利润也能实现最大化。 借了汉正街第一代创业人的天时,再加上地利和人和,之后十年,潘统衡的服装辅料生意渐渐风生水起。 变脸房东逼出“商铺王” 十年后,潘统衡迎来了第一次转型。 一香港商人在汉口大夹街盖了一排楼,正寻找买家,潘统衡一口气全部拿下,转手做起了房产中介。“那时候,汉正街的商人都挣了钱,要置业。我看准了这个契机。” 谈起这一转变,潘统衡说要感谢他曾经的房东们:“刚做生意时,房东三天两头涨房租,生意刚守起来,一些房东就变脸了,想心思把你赶走自己做。1984年我就发誓,一定不能再给房东打工,自己置业自己做商业,房产升值了也是自己的。” 首战告捷后,潘统衡先后在沈阳、北京、成都买下一批商铺物业,打造成一个个服装批发市场,组织武汉十多家童装品牌依托这些商铺闯全国的市场。“货一到就被抢光,散场时,地上常常能捡到经销商抢货时被挤掉的金戒指。” 1999年,在品牌消费还未深入人心时,潘统衡和搭档们寻求温州的海外关系,拿下了鳄鱼恤等多个知名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总代理,并以每个品牌每年200万至500万不等的价格,一次签下了长达8年的使用合同。 在广东精心挑选了四五十家加工厂后,很快一众曾高不可攀的国际品牌开始进入国内大商场。“我们把专卖店的品牌直接拉进商场柜台销售,市场大得超乎想象。” 国企改制出手快 1999年,世纪之交的最后一年,对地产特别有感觉的潘统衡迎来了第二春:国有企业改制的大潮,来了!武汉大量不良资产传出被拍卖处置的消息,在广东经营国际品牌的他将生意交给了团队,回到武汉。他要集中精力做了一件事——收购武汉的烂尾楼。 “烂尾楼”遍布武汉各城区,都是黄金地段,原来的商业垮了,荒废在那里。这些在别人眼中一钱不值的烂骨头,在潘统衡眼里是金条。他初期投入两个亿资金,收购约20家企业,出手之快,无人能比。 2000年春天,位于江汉路附近的南京服装厂改制在即。消息传出后,前期去谈的人不少,但都被付款条件拦住了:先垫付资金给职工发工资,等改制完善之后,才能进行股权过户。因担心风险,很多人一直在犹豫观望。 得到消息后,潘统衡提了钱来到了服装厂领导的办公室。“厂长提的要求我全部满足,上午谈完,下午付款。”500平方米的物业,200万元的资产报价,潘统衡没有还价。收购后的南京服装厂靓丽转身为一家婚纱影楼,合作一直持续到现在。 这个不大的项目,开启了潘统衡参与国企改制收购的序幕。 当年,发改委拟定的国有企业改制目录下发到武汉各个区,各区时任领导干部身上都被分派了几家国企的改制指标。一时间,大量国企四处找人接手。 第一单的成功,让潘统衡推开了这个巨大市场的门缝。此后,“潘氏风格”收购进程明显加速,民众甜食馆、胜阳火锅……每个月,他都在以一到两家的速度“吃货”。 潘统衡收购汉正街老家电市场,完成改制后,投入200万对市场重新装修布局。一到二楼改造成新电器市场,楼上经营酒店,新开张后当年就实现收入300多万。 至2002年,随着武汉油脂大楼改制完毕,潘统衡对20余家国有企业的收购改制暂告一段落。“烂尾楼”里大胆淘金“营销烧钱的速度,相当于每天送一辆奥迪给报社”。 “烂尾楼”里大胆淘金 2003年是个分水岭,在此之前,那些被处置的不良资产都是小项目,每栋楼价格多以千万元计。但在此之后,出现在潘统衡面前的项目,才把这个年轻商人的扩张之心,真正地、彻底地撩拨了起来。 那几年,四大国有银行都成立了不良资产处置部门,剥离不良资产,改制上市。四大银行、几大资产管理公司和几大上市商业企业的闲置物业纷纷面临处置,更大体量的商业体开始出现在拍卖名单上,单个项目资金起价动辄过亿元。 但对于此时的潘统衡来说,钱已经不太成问题。“恰逢当时的经济环境不太好,企业办不起来,大量黄金地段的写字楼长年空置,价值被严重低估。这些优质资产,我拍回来就没有卖的打算。”在这个精明的商人看来,只有把它们拿过来自己做商业,才能将这些黄金地段的商业物业做起来。 中百大楼写字楼、汉商百货写字楼、世贸写字楼、武广写字楼……2005年的媒体上,武汉市大量优质写字楼闲置,或招标出售,或被拍卖寻找新主人。也是在那一年,全国“住宅禁商”规定波及武汉,住宅不能办公,不少公司四处寻找合适的办公地址。潘统衡又一次把握了政策释放的巨大红利:当年11月,他出资3个亿,拍下武广前后三栋共计10多万平方米的写字楼。尽管身处黄金商圈,这片写字楼开发了十年,却连三分之一都没卖出去。听闻有人要接手,一个商业界老总打赌说,“如果能卖出去,我把脑袋给他当球踢!” 潘统衡淡淡一笑:“这么好的地方,怎么会没人租?” 现在说起来几乎没人相信,写字楼包装了SOHO概念后,一星期时间,所有策划方案开始推行,潘又打了一场漂亮的速战速决的营销仗。“2004年之前,地产的营销还处在发传单的阶段,我找了包括《楚天金报》在内的四家影响力最大的报纸,前所未有地包下底版,一连四个版的强势推销,外加专业网站的置顶广告,轮番轰炸,密集推出写字楼租售广告!那个烧钱速度,相当于每天一辆奥迪送人。”起售后三天,后排两栋楼销售一空,前面一栋三个月也宣告售罄。 示范效应出来后,潘统衡对写字楼的处理彻底摸清了水性,随后两年,中百、汉商写字楼也被他如法炮制。 短短五年,潘统衡对一个个不被看好的“烂物业”重新定位,重新包装,精准营销,接连打造出海天汽配城、华中建材市场、新佳丽、库玛品牌服饰交易中心等多个商业地产的经典案例。 也就是从那时起,经他操盘的这些物业,无一不起死回生。“烂尾楼”的砖头给他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。 【本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】 您看此文用分 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