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6月,沃兰特航空在上海元江路金领谷小屋里诞生。成立一个月内,公司就完成了由顺为资本领投、Ventech China跟投的数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。当年9月份,沃兰特1:3缩比验证机成功首飞,用于评估飞机的气动、操稳和基本飞行特性。
一年后,2022年年中,沃兰特团队已由5个人发展到50个人、从两个工位扩容到两栋大楼。与此同时,新一轮融资也如期而至。6月底,沃兰特完成由明势资本领投、青松基金和微光创投跟投、老股东顺为资本持续加码的Pre-A轮亿元级融资。8月份,沃兰特全尺寸技术验证机VE25 X1总装下线。
成立头两年走得颇为顺利的沃兰特,却在2023年遭遇了未曾预料的“滑铁卢”。
有一次进行实验时飞机重着陆,摔坏了翅膀。公司才成立两年左右,低空经济也不像现在有那么强的政策支持。就因为那次事故,原先和资方谈好的融资,也被对方撤回了。
界面新闻了解到,那时的沃兰特本身资金就不够充足,而且飞机一重着陆就得修,相当于雪上加霜,处境艰险。后来公司CTO(首席技术官)觉得不太有信心,也提离职了。后面陆陆续续三四个月,又有很多人离职,基本都是核心团队成员,但也有二三十位同事选择主动降薪留下来。
栽了跟头的沃兰特没有就此一蹶不振。
一方面,尽快补足高管的空缺。2023年5月8日,沃兰特官宣确定了新任研发高级副总裁/CTO、合伙人张宝柱。加入沃兰特之前,张宝柱先后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设计师、沈飞民机总体室主任,副总设计师、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副总工程师,钻石CA42型号总师和万丰飞机工业集团总工程师、全球工程中心主任等。
另一方面,积极向金融机构争取授信。2023年7月14号,沃兰特与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签订战略合作,由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为沃兰特提供1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额度以支持公司发展。
虽然在生死边缘走过一遭,但劫后余生的沃兰特并非只是追求活下来。
董明告诉界面新闻,当时他最核心的信念就是提高公司存活概率,做所有该做的事情,单纯维持寿命是没有意义的。
“很多企业在面对这种情况时,可能会选择更保守,不要往前推进了,把钱全部省着不花。这样也许能够延长生存周期,但是它并不会增加生存概率,实际上生存概率是会降低的。”董明称。
在董明看来,增强存活概率,意味着公司要有实质性的突破。
据其回忆,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候,沃兰特有几个大的技术性突破,代表性的就是实现了从多旋翼飞行模式到固定翼飞行模式的全转换。“这是有风险的,也是有技术上挑战的。我们在这段艰难时期用了很少的资源,控制住了风险,顺利地实现了全转换。”
2024年一整年,低空经济备受瞩目。两会期间,“低空经济”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定义为“新增长引擎”;7月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,更加肯定了低空经济的新兴战略产业地位;12月,低空经济司挂牌成立,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。
乘着政策的东风,沃兰特开启了快节奏、大手笔的融资之路。沃兰特航空市场总监付常银向界面新闻提及,2024年上半年,沃兰特几乎是一两个月融一轮,到下半年速度有所放缓,变成了三四个月融一次。
据界面新闻梳理,过去的2024年沃兰特共计完成6轮融资,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.5亿美元,这一融资轮数无论在中国还是放眼世界,都是数一数二的水平。